照顧生病的家人,陪心愛的他走最後這一段路,是每個人都想盡力做到的課題,但若你已力不從心,連明天在哪都看不到,想像不了這段遙遙無期的照顧之路何時結束,到何時自己的人生才能回歸正途?又該怎麼辦呢?
-------
照顧失能的人有多苦,台前總是幽默風趣的藝人唐從聖更有切身體認,在節目上大方分享父母接連失智的照顧心路歷程,自曝自己曾因照顧失智雙親而崩潰,他上節目時以過來人的身分表示,照顧過才知道有多辛苦,並建議若是經濟許可儘早送往安養院,否則不僅照顧者承受龐大心理壓力,經濟上也可能出現問題。
------
一人生病拖垮全家人 :長照的愛與悲歌
-------
你是否曾想像過,有沒可能有那麼一天,你身旁的那個人發生了意外,再也沒辦法賺錢養家,沒辦法陪小孩嘻笑玩鬧;哪一天積勞中風,需要有人長期在旁照顧;生病了,每兩三天需有人陪伴去醫院洗腎;抑或者是慢慢地一天一天老了,有天突然失智了,變成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可曾想過若有這樣的一天,原本和樂的家庭又會變成什麼樣呢,若是辭職照顧家人,存款一天天減少,這樣小孩或其他仰賴自己工作的家人又該怎麼辦,這種照顧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離開職場這麼久還回得去嗎?
這些問題看似遙遠,卻在現今老年化社會中逐步地在你我生活中各角落慢慢浮現,各種癌症、心血管、中風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引發失能。根據衛福部統計,失能問題有將近七成以上在60歲以後發生,而國人一生中平均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視失能程度不一,至少要準備268萬元~710萬元長照費用,除了考量所需看護費用或入住機構費用外,還要考量喪失工作能力的經濟損失,你,準備好了嗎?
雖然近年政府力推長照2.0計畫,但因老年化社會下長照所需費用龐大,預算有限下,目前主要仍以提供支援性服務為主,動用社工體系幫忙,讓家庭照顧者能獲得短暫休息時間為目的。長照需求者想要進一步更有品質的照護服務,仍得透過商業保險、個人退休金等來做規劃。
---
在年輕時行有餘力、無體況,價格便宜下,適度移轉長照風險至商業保險上,才是減輕自己與家人負擔的最好方式。
---
既然如此,我們再來釐清一個問題:「我需要長照保障,是不是就買長照險呢?」
這個問題回歸到「長照險與失能險是相同的嗎?」
其實一般我們說為長照需求所出的商業保險,主要有長照險跟失能險兩種,而目前保險公司多由早期認定狀態性的長照險,在近幾年陸續將商品更換為範圍更廣,定義更明確的失能險了,讓我們由條款來比較看看長照險與失能險有何不同:
(長照險條款)
由上面可見,長照險理賠以生理功能障礙來看,須經醫生評量後,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礙須達3項以上才可理賠
再來我們來看失能險條款:
由上面可見,失能險理賠主要分為各種器官的失能,視其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能力之程度而定共分為11級,有些失能狀況其實不會導致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比較:
長照險中生理功能障礙大致是失能中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所產生的障礙,即需人扶助,
純以生理功能障礙來看,長照險須至等同失能等級2級才理賠,但不要忘了,失能險還可理賠2級以下日常生活可自理的更輕度障礙的,比如日常生活尚可自理的3級等也可理賠。
舉例來說:
1、老伯伯每兩天就需要洗腎一次,其他生活上均可自理,此時若購買失能險可獲得三級理賠,但若購買長照險,因日常生活尚可自理且無認知障礙,此時是無法獲得理賠的。
2、一個小朋友三歲惡性腫瘤割除全喉失語,日常生活可自理,不符合長照理賠,但可符合失能險一級理賠,如果當初買長照險不僅無法獲得理賠,小朋友未來人生還很久遠,若少了這筆補償,父母恐怕為照顧小孩也得賠上自己的未來生活品質。
簡單來說,身體失去機能(失能)到某一個程度才會達到生活無法自理 (且須同時有3項以上自理障礙),所以失能的理賠範圍是比長期照顧狀態廣的,而失能險目前有11級共81項,理賠定義明確,且部分有理賠一次金及保證給付的制度,相較長照險而言,更能帶給家庭更大的幫助。
既然我們知道了失能險是比長照險更好的選擇,那麼又該如何規劃才能適度移轉我們的長照風險?
我們不仿試想發生失能風險時,我們會需要多少費用呢?讓我們來看看下表
簡單來說,假設在發生失能狀況下,需要入住安養院/聘僱看護、支應營養補給品、偶爾的輔具器材等,光照顧好自己不給家人造成負擔,可能就需至少4萬以上,若正值壯年家庭責任大時,一個月可能會有至少6萬以上費用需支出。
規劃失能險所需額度時,考量壯年需負責家庭責任,所需要的每月支出額度較高,老年則隨年齡增長,父母老死、小孩長大後自立更生,家庭重擔減輕,到時若發生失能無法工作下,只要照顧自己就好。而為免單一項終身險費用吃掉我們其他保障預算,所以一般我們會在年輕時,能力足夠下,規畫部分終身失能險為自己老年做準備,另外也搭配部分定期失能險拉高額度,以免年輕時發生意外失能,保障金額不足而拖垮整個家庭,配合參考上表,簡單估算若發生失能問題,你需要多少錢才能維持家庭正常運作,搭配一部分終身一部分定期額度,檢視各階段不同責任該如何規劃與定期調整,才可以為我們與家庭規劃出最適當的保障。
Comments